国杰研究院新产业发展部
Industry Empowerment
产业赋能
先进技术 您的位置:主页 > 产业赋能 > 先进技术 >
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科技成果推介
2024-09-30 返回列表
项目一:基于电子病历与血液标志物的的脑血管病辅助诊疗决策系统
项目简介:
卒中预后预测能够对患者结局提前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实现“早诊早治”,降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但是现有模型预测模型效能较低,信度和效度有限,模型外推受到限制。目前尚未有传统卒中功能预后预测模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基于SNPs建立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olygenic risk score,PRS)评分已经在心、脑血管病领域广泛应用,研究证实PRS评分和心、脑血管病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强预测因子,显著提高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但是在脑血管病领域尚无应用。本研究将拟基于项目组前期建立的脑血管病CDSS系统,采用电子病历自动提取的技术,再融入基于多基因评分的卒中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脑血管病CDSS系统,整合并推广至基层医院,促进基层医院脑血管病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团队简介:
王孟,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教委课题、首都医科大学培育项目、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脑血管病青年创新基金各1项,作为团队骨干参与“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5 篇,累积影响因子 31.669,中文核心期刊6篇
团队学术顾问,李子孝,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助理、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脑血管病一线临床和科研工作。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AMA、BMJ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2篇,总影响因子612分,单篇最高他引153次,中科院一区24篇,H-index为30。成果改写中国脑血管病管理等指南,成为国家脑血管病诊疗规范标准。申请人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持或第一执笔人制定5部行业指南及专家共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第二完成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年北京学者、世界卒中组织“Global Future Leader” 等人才项目;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
团队骨干,叶万兴,清华大学本硕博连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具备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现隶属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中心。长期根植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备工程、医学、软件等领域的跨界经验和认知。
项目需求:
寻求资源对接及资金支持,完成产品工程化、产品化研发。

项目二:采用空间磁定位技术的医用活检枪套件
项目简介:
采用空间磁定位技术的医用导丝套件:解决微创实时无射线精准化医疗,通过高精度实时空间磁定位技术,使得很多需要依赖术中X线、术中超声定位的手术甚至无法术中定位的手术得以实现实时、无放射的精准定位,相比于原型产品,提供一种应对术中复杂情况的便捷选择,遇到疑难问题时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减小、规避不必要的手术损伤。
采用空间磁定位技术的医用活检枪套件:解决微创实时无射线精准化医疗,通过高精度实时空间磁定位技术,使得很多需要依赖术中X线、术中超声定位的手术甚至无法术中定位的手术得以实现实时、无放射的精准定位,相比于原型产品,提供一种应对术中复杂情况的便捷选择,遇到疑难问题时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减小、规避不必要的手术损伤。
采用空间磁定位技术的医用内镜及穿刺套件:解决微创实时无射线精准化医疗,通过高精度实时空间磁定位技术,使得很多需要依赖术中X线、术中超声定位的手术甚至无法术中定位的手术得以实现实时、无放射的精准定位,相比于原型产品,提供一种应对术中复杂情况的便捷选择,遇到疑难问题时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减小、规避不必要的手术损伤。
团队简介:
张勇,医学博士,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泌尿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学系副主任。曾赴新加坡中央医院泌尿中心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现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专家、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首批入选“215”工程—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专家、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担任北京市医管局“杨帆”计划重点医学专业负责人;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山东医药、中华临床医师等杂志编委。
王首洋,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于2018年7月取得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外科学)博士学位。2018年8月至今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主攻男性生殖方向研究,曾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内容。
项目需求:
意向对接京津冀地区医疗器材耗材生产研发厂家。

项目三:一秒就能学会的血糖监测仪
项目简介:
本产品为2023年授权的医疗器械类发明专利,使用人群为需进行血糖监测的患者,应用场景为家庭及医院。本产品将血糖监测仪、采血针及血糖试纸集成为一体;将血糖试纸与采血针组成血糖试纸套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技术原理,精确完成血糖监测。该产品简化血糖监测步骤,采用“防呆”设计,两次按压即可迅速完成血糖监测,简单易学,提高患者依从性,市场前景广阔。
团队简介:
李彦蓉,硕士研究生,主管护师,获批院级课题1项,教改课题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数篇,获第四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体外诊断(IVD)产品决赛创意奖、医院专场赛(北京)决赛优秀奖、北京天坛医院第三届护理创新大赛一等奖“最佳发明奖”、优秀护理论文奖、《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演讲比赛北京地区总决赛三等奖等。本项目负责人。
蔡卫新,硕士研究生,主任护师,主要开展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重症护理、信息化护理等相关研究。主持2018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科研课题、2020年度中华护理学会课题、2022年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多项课题。近5年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主编《护理学概论》、《神经外科护理学》等教材。带领北京天坛医院护理团队获北京护理学会护理管理创新大赛二等奖、北京护理学会第二届护理成果三等奖、北京护理学会2020年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负责本项目技术指导。
徐东,博士,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国家科委科技成果评审专家。负责产品设计。
项目需求:
本项目需求企业对接,进行专利转让。

项目四:脑血管病人工智能临床诊疗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医学语言处理技术、卒中多模态图像自动识别技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算法结合临床卒中知识库、多源数据集成的方法,开发了脑血管病人工智能临床诊疗辅助决策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opport System, CDSS)。协助神经科临床医师完成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像分析、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和基于循证依据的治疗推荐,改善卒中医疗质量及患者预后。同时,开展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干预研究,验证脑血管病CDSS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团队简介:
张心邈,博士,具有良好的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的背景,以第一作者在脑血管病领域顶级杂志Neurology等发表SCI 论文9篇,累积影响因子45.2。主持北京天坛医院“苗圃工程”等课题,并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独立承担和管理科研项目的能力。参与了中国国家卒中登记II/III 研究,负责患者影像相关内容(主要为头颅MR)的资料采集、影像判读工作及人工智能标注工作等。
本项目中所涉及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影像研究中心”,团队成员由具有国际著名大学和知名研究机构的学科骨干组成,包括神经科医师、磁共振成像科学家、影像人工智能科学家、影像分析与影像定量处理科学等。
项目需求:
寻求资源对接及资金支持,完成产品工程化、产品化研发。

项目五:一种新型颅内压测定导管装置
项目简介:
目前颅内压监护已经获得国内外指南的强烈推荐。至今国内所用的颅内压监护设备全部为进口,并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在国内的普及。因此急需发明一种价格低廉又实用的颅内压测定装置以满足众多病人救治的需要。本发明“新型颅内压测定装置”特点如下:(1)本发明利用自带密闭液体的等压传导原理制作的“密闭导管测压装置”,将以往必需依赖有液体流动方可以测压的“开放式测压”改为了“密闭式液体传导测压”,克服了由于没有液体流动而无法测压的缺点;(2)该装置通过更换接头即可以连接多种压力感受器(国产有),并适配于现有的各种多参数生理监护仪上,而不必另外单独生产监护机器,从而使颅内压监护更便捷,并减少了设备和成本;(3)本“密闭导管测压装置”充分利用了液体压力等压传导的原理,所以不需要有微型压力芯片在脑内,从而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属于“另辟蹊径”;(4)当需要引流脑脊液或者脑内血肿(血液)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外加一个引流通道或者制作成带引流的双腔测压导管,来引流脑脊液或血肿(血液)。
团队简介:
刘佰运,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颅脑创伤病区前任主任,兼神经外科研究所颅脑创伤研究室负责人,北京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内外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和《实用颅脑创伤学》等8部,并副主编,参编多部著作。先后负责承担国家,省部,及局级和横向合作课题十余项。获得各种奖励和成果/国家专利20余项。
项目需求:
融资需求1000万-2000万人民币用于产品的研发,实验室测试和临床试验,以及寻找有能力生产该产品的医疗器械厂家。

项目六:一种化学成分确定的无血清培养基的推广应用
项目简介:
体外细胞培养是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在研究疾病发生相关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血清中含有细胞生长必需的某些生长因子等成分,因此,有血清培养基在细胞培养中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研究者们逐渐发现,与在体细胞相比,在有血清培养基中获得的细胞其形态和基因表达谱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为获取更加接近在体状态的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发及应用迫在眉睫。本项目通过一系列实验成功地获得了一种适用于大脑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新的无血清培养基,其主要成分为DMEM 和NB培养基,添加特定因子(SF-I-H 培养基)。应用该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所获得细胞更加接近于在体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状态和生物学功能,为研究者们进一步开展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目前实验室所用的血清大部分是进口产品,本项目开发的无血清培养基组分大部分可以从国内试剂公司购买,大大降低了科学研究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极大地推动无血清培养基的国产化。
团队简介:
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疾病系统相关疾病基础研究,尤其是关注各种脑疾病包括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胶质瘤、癫痫等所致脑水肿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团队中既有科研经验丰富的研究员,也有掌握多项实验技术的技术员 ,还有多名硕士生及博士生。团队负责人袁芳教授多年来带领团队成员开展脑缺血、胶质瘤、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 ,主持或参加国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及北京市科委等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教育部及北京市科技成果奖3项。
项目需求:
融资需求:初始融资100万-200万,用于该产品的进一步实验室测试,以及寻找有相应的生产能力的生物科技公司。
二维码
国杰研究院新产业发展部 电话:010-53678368、guojie-nidpc(微信) 传真:010-62781992 邮箱:office@nidpc.org.cn、guojierc@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清华大学学研大厦B906、907
Copyright ©2000-2024 科学技术部主管国杰研究院-新产业发展部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 备案号:京ICP备0901441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