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杰研究院新产业发展部 - 科学技术部主管机构
Industry Empowerment
产业赋能
先进技术 您的位置:主页 > 产业赋能 > 先进技术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待作价入股项目推介
2024-09-30 返回列表
项目1
项目名称:脊柱内镜智能手术系统研发
项目介绍:外科手术内镜化、微创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脊柱内镜手术是近十年脊柱外科发展最快的亚专科。同样在脊柱外科领域,各类手术导航/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复杂脊柱外科手术置钉的精度。导航/机器人智能外科技术同脊柱内镜手术相结合也成为必然。脊柱外科导航类技术目前以引导置钉为主,核心技术为三维X线影像配准,红外光导航引导算法。但这在脊柱内镜导航领域行不通,首先脊柱内镜手术为正侧位二维X线引导模式,其次脊柱内镜手术工具繁多,有多重同轴套管,红外光导航难以做到精准空间识别。因此基本共识是无论是脊柱内镜手术导航系统还是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双平面二维X线影像引导算法(包括三维-二维匹配)、磁导航算法、内窥镜镜头和工具无磁化定制。本项目在过去6年通过紧密的医工结合实践,实现了脊柱内镜镜头(光学硬质内窥镜)从进口产品仿制到新光路设计、新型号镜头注册的跨越,对高加工难度镜下操作工具(2.0mm 直径手术钳等)和自研创新工具实现了国产替代和销售推广(7 项实用新型专利,2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 项),牵头研发了世界首台全流程脊柱内镜手术模拟培训系统(以二维配准和磁导航为核心技术,已实现销售、装机应用)。
合作需求:增资入股,并进行A轮融资。

项目2
项目名称:健康餐
项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将“合理膳食”确定为四大健康基石之首。我国越来越提倡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体现在医保支付收紧、鼓励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倡议。美国政府为了遏制慢性疾病迅猛发展的趋势,近4年发力推广“食物即药物”的食疗运动。与此同时也已经采取措施提供这方面研究支持,更多机构也加入到研发中。“食物即药物”这观点与我国传统医学“药食同源”的理念非常一致。这些都足以证明饮食干预对慢病的预防和控制无可或缺,不能回避。食物除了提供营养的基本作用,还可以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有利工具。我们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宏量营养素实际摄入水平,优化配比设计了一种高蛋白富脂配方(已获发明专利授权),为全餐类,可组合应用也可拆解应用。适用于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便秘、存在慢性炎症状态人群,包括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本发明健康餐制备形式较为灵活,适于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3
项目名称:“焱平”系列全周期营养管理健康食品
项目介绍:住院期间,受病情、诊疗、饮食限制等的影响,导致患者获得性营养不良高发。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率高达40%。对于住院患者而言,营养不良不仅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效果,还会显著增加医疗费用与照护负担。而对于出院患者而言,由于在出院后缺乏系统的临床指导,同时受到病情、康复管理、居住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营养不良风险仍处于高位,这会进一步影响疾病的转归和患者康复,增加再入院风险。目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必要的营养支持更多针对危重症患者,在疾病发病前和患者康复期,则存在明显的缺位。同时,对于营养医生而言,也缺乏可贯穿“发病前-住院中-出院后“的全周期营养支持手段和营养治疗工具。本系列产品均针对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相比一般食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对于确实从特医食品中获益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形成高度的品牌忠诚度,长期使用特定品牌的产品,拥有较高的消费者忠诚度。本项目以全周期健康食品为主要特点,不局限于特医食品的临床应用场景,与特医食品相比,应用场景更为灵活,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4
项目名称:基于光声三维成像技术的血管疾病检测和AI诊断设备(平台)
项目介绍:糖尿病足(DFU)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严重且治疗成本最高的一种,占美国糖尿病医疗总费用的三分之一。在我国,DFU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高达26610元,且此病症导致的截肢率超过85%,患者的死亡率达到11%,而截肢后的死亡率更是高达22%。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6%,糖足的患病率介于4%至10%,终身发展风险高达25%,糖足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经济压力,也对国家医保系统构成了重大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足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先进的光声三维成像技术,我们的设备能够对脚部血管和微血管、血氧分布进行精确的三维成像,实现无损无创的早期检测和诊断。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治疗难度和费用,还能帮助患者维持长期的健康状态,减轻医保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极高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5
项目名称: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产品的开发和转化
项目介绍: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仍是肝穿刺活检,但由于其有创性、存在取样误差、观察者之间差异等缺点,难以推广普及;影像学检查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肝纤维化评估手段,但也存在价格高、技术新等问题;血清学检测因其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尚缺乏肝纤维化特异性血清学评价指标。本产品基于全国多中心、多病因、以肝穿作为肝纤维化诊断金标的长期随访队列建立并验证,有望开发诊断准确性高的多病因肝纤维化通用血清学诊断产品。目前临床常用血清学诊断指标为常规生理、生化指标组合,诊断效能差,且未形成产品;新型特异性指标组合因价格昂贵、指标独特致可及性差等缺点而推广受限,并不作为常规使用。该项目产品可为各类慢性肝病患者提供肝纤维化无创定量检测。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患者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且在全球范围内慢性肝病的患病率仍高,肝纤维化早期无创精准诊治的临床需求尚未被满足,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随着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和NASH新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检测和筛查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6
项目名称:基于X线透视机的术中激光定位导航系统
项目介绍:目前临床对术中定位导航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微创治疗,对精准导航的要求更为迫切,应用前景广阔。根据初步测算,每年骨科相关需要导航类手术超过100万台次。该产品预期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求量,生产和销售该装置,预计每年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7500万,其利润率预计大于30%。本项目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图像配准、机器人导航等技术,能够大幅提高骨科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未来在骨科手术领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7
项目名称:基于CRISPR反式切割的掌上益生菌检测设备及标准化益生菌制品
项目介绍: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临床中常见:服用同样益生菌合剂治疗同一症状的消化道疾病疗效显著不同,那么如何明确个体化实时缺少哪种益生菌?如何快速准确家庭自测?当前,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耗时长、假阴性率较高; 基于PCR的传统检测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检测成本高、交付周期长。因此,本项目在课题组前期常见益生菌靶基因序列研究基础上开发一种基于CRISPR反式切割的家用益生菌检测体系(设备/试纸),该检测体系以Cas12蛋白实现对多种益生菌的快速准确检测。该检测系统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快速、操作简单、设备便携和成本低等优势,并且具有相对较高的并行识别通量,具有家庭推广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为了提高的检测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缩短检测周期,从而提升益生菌缺乏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尚需开发新型的检测体系,以更加便捷、快速、准确的方法来实现益生菌准确检测。我们团队开发的以CRISPR为代表的新型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属于“精准医学”,同时由于其快速、便捷等技术特点,属于POCT领域。这些符合“刚性或强需求”的特点,且克服了当前主流肠道微生物检测方案16s测序、WGS等的缺陷。腹泻发病率约占人群的45%,60%可自愈,平均检测量达5000万例/年,预估净利润100元/例,预估有50亿市值。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8
项目名称:术中出血状况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项目介绍:本发明基于图像数据样本,利用高级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分析,设计了一种图像实时监测与警示系统。本发明可无缝集成到现有的系统中,可以通过调整算法参数或监测策略来满足特定的需求,因此不仅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也可广泛应用于其他需要即时状态监控和风险评估与预测的行业与设备上。在医学领域,本发明可搭载于各类医学检查设备、手术器械与显示器上,能够实时观测并分析临床所需观测的手术指征或病灶情况,在复杂手术或观测中即时警示需关注部位。此外,本发明还可支持远程医疗,通过显示器远程监测手术情况并提供警示。本发明在其他各类监控设备与环境中均可应用,例如精密制造、自动驾驶、自然灾害预警、安检监控、人脸识别等。2022年,中国在以上几个领域的图像处理分析与识别市场规模约为2271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229亿。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9
项目名称:治疗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益生菌组合物、制剂及用途
项目介绍: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指患者在快动眼睡眠期时发生的伴随梦境及肢体活动的一种睡眠障碍,发病时暴力行为可造成自身及同床者伤害并破环睡眠,严重者可导致硬膜下血肿、骨折等,约有33%-65%的RBD存在睡眠相关伤害行为,给患者及亲人带来极大的睡眠负担。目前指南推荐治疗药物有氯硝西泮等,但氯硝西泮副作用较大,长期应用易产生依赖及抗药性,还可能导致认知障碍。此外RBD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目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症状,但并不能同时改善RBD症状,甚至有的药物会加重RBD发作频率,氯硝西泮在帕金森合并RBD中的疗效尚不肯定。所以急需发现一种药物,在改善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还可改善RBD症状。本发明的益生菌制剂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授权的既能改善特发性RBD症状,又对PD患者RBD症状有治疗作用,同时可以有效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尚未见到其他报道,解决了现有技术药物无法同时对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改善治疗的作用。我国益生菌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益生菌研究的逐步深入,消费者对益生菌的接纳度及需求越来越高。国际益生菌协会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益生菌消费市场,并将以12%-15%的增速扩大。本专利配方已获得制剂假设有50%患者应用本益生菌组合制剂,年营业额约120亿元;若有25%患者应用本益生菌组合制剂,年营业额约60亿元;即使仅有1%的患者本益生菌组合制剂,年营业额也约有2.4亿元。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10
项目名称:基于中耳递送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温控药载水凝胶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项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人口总数的大约25%-30%正在遭受各种形式感音神经性聋的困扰,感音神经性聋正在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目前,针对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方法较为局限,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但是上述两种设备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难以做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因此,通过药物有效治疗感音神经性聋仍然是最具前景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内耳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内耳血管屏障,因此无论采用口服、肌注或是静脉等常规给药方式,药物都很难透过这个屏障进入内耳来改善内耳微环境、修复受损害的耳蜗毛细胞、神经突触等重要听觉结构,因而也无法发挥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常规给药的另外一个限制因素是,由于药物难以进入到内耳,却很容易达到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等全身重要脏器,因此容易引起全身性毒性,甚至造成严重的药物毒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中耳局部递送药物的技术或产品,用来有效治疗感音神经性聋,这种技术或产品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本项目的目标是制备、验证和推广这样一种适合进行中耳局部给药的水凝胶制剂。该产品作为药物缓释材料可与微球结合形成复合制剂实现药物的缓释效果。产品具有随温度变化展现不同物理状态的特性-在低温或贮存温度下为溶胶状态,当温度上升到相变温度或接近于体温时,呈现半固体凝胶状态,并具有一定黏弹性和快速自我恢复能力。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11
项目名称:新型符合人体形态学的硬性3D输尿管镜的研发
项目介绍:输尿管硬镜在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操作诊疗中具有同轴性好,进镜控制性强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泌尿外科诊疗中最长使用的手术器械之一。但是,目前直线型设计的输尿管硬镜并不符合人体形态学的走形,在临床应用中存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风险。基于这一现状,课题组前期设计的新型3D符合人体形态学走形的左、右输尿管硬镜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已经研制出样品,通过本中心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进行临床试验阶段。因此,本项目拟在前期开发基础之上,与合作厂家继续推进该款医工结合产品的检测、优化设计与注册评价,并实际应用于临床中输尿管疾病患者的诊疗;同时,进一步评价该产品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推动该产品在泌尿系统上尿路疾病诊治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产品的实际上市销售,最终实现该款新型输尿管硬镜医工结合研发的临床转化目标。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12
项目名称: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体标记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项目介绍:本项目针对需要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要求埋置于患者颅骨选定位置的植入体必须稳固,颅骨骨槽与植入体的契合度非常重要。目前术中缺乏植入体标记物,仅凭术者经验磨制骨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骨槽大小精准度差,术后并发症增加。本项目一种人工耳蜗植入体标记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将解决以上问题,实现有效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效率,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总体医疗费用。该产品将为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技术发展提供源动力,进而促进相关产业链形成。我们设计的人工耳蜗植入体标记装置实用性强,设计新颖,已经获批实用新型专利。该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磨骨量,使植入体处头皮局部平整,避免皮瓣发症、植入体移位、电极折断、耳蜗失用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真正实现精准微创人工耳蜗植入。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13
项目名称:一种综合胃镜图像和名老中医经验的智能诊疗系统
项目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CAG是其逆转治疗的关键阶段。现代医学尚缺乏公认有效的内科干预方法,对阻止黏膜病变进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几千年来中医积累了大量治疗脾胃病的宝贵经验。但关于CAG的中医药研究成果在诊断规范性、疗效评价指标认可度等方面被现代医学质疑。若结合先进内镜检查手段和人工智能辅助,可进一步优化中医治疗方案,客观衡量评价指标,明确中医药疗效,彰显中医药优势。本项目建立人工智能辅助系统TCM&CAG,满足现代医学的精准化要求,并模拟名老中医诊疗思维,为CAG患者的精准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提供可能。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项目14
项目名称: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
项目介绍:基于该专利情况,项目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相当的商业化潜力和市场容量。首先,该专利解决了传统腹腔穿刺器在穿刺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问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这是医疗器械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该项目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考虑到医疗器械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和人们对手术安全性的不断关注,该项目在市场上具有巨大的商业化价值。根据行业报告显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未来几年有望达到数万亿美元。尤其是在手术领域,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对于更安全、更精准的手术器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此外,该项目的专利技术为其带来了竞争优势,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相比传统腹腔穿刺器,该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在技术上更先进、更安全,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通过市场调研和定价策略的制定,可以进一步扩大项目的市场份额和商业化价值。总的来说,基于该专利情况,本项目在医疗器械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商业化潜力,有望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先产品,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和商业价值。
合作需求:作价入股形成创新企业或增资入股。
 
集中推介精选项目清单(16个)
1、腔镜术前针对实质脏器内小病灶的临时性定位装置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2、基于脊柱牵引理论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治疗
3、一种可调节二氧化痰潴留的雾化装置
4、基于传感腕带式的脑健康监控及预警系统构建及智能设备转化
5、以Se@SiO2@mSiO2为例的氧化应激调控系统的建立
6、基于机器学习的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风险预测方法及装置
7、可撕裂式无伤腹腔穿刺器及使用方法
8、筛选细胞联合法蛋白芯片技术诊断红细胞血型抗体的研究
9、VIM+CD11b+细胞群比率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优势人群及疗效的探索性研究
10、EB病毒感染淋巴细胞亚群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11、一系列功能性中药香囊
12、友谊机房智慧巡检系统
13、一种经皮万向角度椎弓根穿刺导向器
14、片状钉突结构正畸支抗体的临床产品转化
15、一种应用于儿童血管腔内治疗的支架及其释放系统
16、基于三维图像口腔正畸诊断设计的人工智能方案研究
二维码
国杰研究院新产业发展部 - 科学技术部主管机构 电话:010-53678368、guojie-nidpc(微信) 传真:010-62781992 邮箱:office@nidpc.org.cn、guojierc@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清华大学学研大厦B906、907
Copyright ©2000-2024 科学技术部主管国杰研究院·新产业发展部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 备案号:京ICP备09014411号-5